2025年4月18日,我院引力與宇宙學團隊師生,包括陳超老師、周孝嚴老師、李振老師以及研究生陳順抵達素有“春城”之稱的昆明,參加一年一度的中國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年會。此次會議彙聚了衆多國内外知名引力物理學者,為與會人員搭建了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台。
會議于4月19日上午正式拉開帷幕,首場大會報告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甯波大學校長蔡榮根教授主講,題為《引力的宇宙:機遇與挑戰》。蔡院士回顧了過去百年來科學家在引力與宇宙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系統性梳理了當前仍未解答的關鍵科學問題,包括黑洞性質、宇宙暴脹、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本質等。他深入介紹了其團隊在黑洞内部結構、全息量子色動力學建模、原初黑洞作為暗物質候選體、哈勃常數危機,以及由曲率擾動與一階相變誘導的引力波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展望了該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
接下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的甯波大學陳斌教授,同時也是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分會第十二屆委員會主任,帶來了題為《黑洞自旋對近事件視界圖像偏振的獨特印記》的報告。他采用物理驅動的等離子體模型,展示了旋轉黑洞事件視界附近的光偏振僅依賴于時空幾何結構。這一結果不僅具有理論上的深遠意義,也為未來的觀測提供了明确的預測方向。陳教授的精彩演講赢得了與會者的高度贊譽,也增強了大家對中國引力研究未來發展的信心。
在接下來的兩天中,會議進入各個研究方向的分會場報告階段。4月21日上午,我院的兩位教師—陳超老師與周孝嚴老師分别作了學術報告,展示了我院引力與宇宙學團隊在前沿理論物理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他們的報告總結如下:
陳超老師則帶來了題為《Bridging inflation and reheating: chiral gravitational waves from aHz to GHz》的報告。陳老師緻力于分析早期宇宙中手性引力波信号,建立暴脹階段與再加熱過程之間的聯系,不僅揭示了手性引力波的産生機制,更為宇宙起源模型的檢驗提供了新的理論視野。
周孝嚴老師的報告題為《The Self-Gravitating Scalaron with the Inverted Higgs Potential》。周老師通過在Einstein-Klein-Gordon理論中引入倒希格斯的标量勢函數,可以在不使用phantom場的前提下,獲得帶有正質量的規則孤子解。這不僅為構建更具物理意義的自發引力标量孤子提供了新路徑,更能深入理解引力與标量場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
兩位老師的報告内容新穎,理論嚴謹,赢得了在場學者的高度關注,充分展現了我院在理論物理研究方面的實力。
在昆明的四天裡,我院團隊師生積極參與各項會議活動,與國内外高校專家學者深入交流。此次年會不僅展示了我院在引力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也進一步拓寬了我院在學術合作與國際視野方面的發展空間。我院将繼續推動理論物理研究的發展,積極參與國内外高水平學術活動,助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與人才培養基地。
圖1:中國科學院院士、甯波大學校長蔡榮根教授緻開幕詞
圖2:陳超老師在分會場做學術報告
圖3:周孝嚴老師在分會場做學術報告
圖4:團隊成員合照(左起)-研究生陳順、陳超老師、周孝嚴老師和李振老師